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园地 >> 教学动态
研究试题反思教学 命题助力教师成长(历史)
【文章来源:jwc】 【发布人:tlyzjw】 【发布时间:2015-08-06 09:02:04】 【点击率:9661】

研究试题反思教学命题助力教师成长

——2015年铜陵一中高三四、五月历史卷与高考安徽卷试题比较

2015 年是安徽高考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今年的文综历史试卷呈现出向全国卷靠拢以及简易平和的特色。历史试题也不再刻意追求图文并茂、地域特色等形式,阅读量、文词障碍和难度系数都有明显降低。试题紧扣学科主干知识展开能力为主的考查。选择题题干简练,几乎不存在阅读障碍;主观题材料简短,设问明确。

我校命题中心小组经过多轮打磨命制的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四、五月卷与今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有不少不谋而合之处,现将我校命制的2015届高三年级四、五月卷历史模拟试题与高考试题做一比较,以期促进今后命题工作的开展。

我校命制的四月卷与安徽高考卷知识点重合的有三处,即宗教改革、历史人物的治国主张、近代欧美经济的发展。

2015年高考历史卷

2015年铜陵一中四月历史高三卷

1、关于宗教改革

安徽卷第20题: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解析:从图中标注的英国、日内瓦、德意志、意大利等地可知是欧洲宗教改革,故选C项。

 

四月卷的第20题:“文艺复兴后,欧洲找回了古典时代的知识,以致教会不能再独占心智资源……正是这些思想家,质疑教宗代表教众,也质疑教会本身是否应有独占解释教义的权力。他们原来的教旨,主张无论人类或个别的个人都是蒙受神恩,直接由上帝决定其命运的。”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人文主义的兴起为宗教改革的奠定了基础          

B.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C.质疑宗教原来的教旨            

D.倡导自由阅读、理解《圣经》

解析:从材料可知,思想家质疑的是宗教和教会独占解释教义的权力,而不是宗教的原来 的教旨,故选C项。

 

分析:两题都直接考察宗教改革的相关内容,且都出现在第20题。

2、历史人物的治国主张

安徽卷中材料题第36题的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12分)第(2)问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14

答案:(1)顾炎武:社会问题—文风浮夸;主张—文章事业很重要,文章应该有益于世或经世致用。魏源:社会问题—中国缺少学习精神;主张—向西方学习。陈独秀:社会问题—不讨论时政;主张—关注政治。

2)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四月卷中材料题第36题的第(2)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提出的治国主张与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有何不同,分析二者不同的原因。(14分)

答案:主张:严复主张法治、实行民权;传统治国思想强调“仁”治(或以德治国)。

原因: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君主的专制和暴政(或人治的传统)(4分)严复:西方法治和民主思想的影响;对传统治国思想的反思;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或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6分)

 

 

分析:两题都考察在特殊的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的治国或救世主张;都涉及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思想;在探讨原因时都提到了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思想的传入等。

 

 

3.近代欧美经济的发展

安徽卷材料题37题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8分) 第(3)问: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12分)

答案:(1)理由: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为英国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提供了前提条件。

(3)方式:英国—殖民扩张;美国—确定经济体系、经济援助。

 

四月卷材料题第37题第(2)问: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海外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答案: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殖民扩张和开拓海外市场的需要;

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6分)

 

分析:两题都考察了英国史的相关内容,如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相似度较高。

我校命制的五月卷与安徽高考卷知识点重合的共有五处,即古代税收、统一战线、察举制、马歇尔计划、陈独秀的思想主张;其中关于“察举制”与“陈独秀思想”的出题角度及答案设置与安徽高考卷的相关试题有着惊人的吻合度。

 

2015年高考政治卷

2015年铜陵一中五月政治高三卷

1.古代税收

安徽卷第14题: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也因其被“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由此可知政府裁决的原因是“偷税”,综合分析可知才来哦反映的是政府重视商税收入,故选A

 

4五月卷的第14题:《明史·食货志一》:“ 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下列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鱼鳞图册是全国正式出版的地图    

   B.鱼鳞图册是全国赋役征收的依据

   C.鱼鳞图册是全国人口普查的依据  

   D.鱼鳞图册是全国水利治理的依据

解析:本题考察对材料和基础知识的理解,鱼鳞图册是全国赋役征收的依据。故选B项。

 

分析:两题都考察中国古代的税收,都出现在第14题。

2.统一战线

安徽卷第16题: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由题干中“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可知时间是1941年,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时候,又据“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可知A符合题意。

 

6五月卷第16题:比较下列两幅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两次事件的发生都因共产党的“左倾”错误而导致      

B两次事件的发生都因国外的反动势力干预而发生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两党的合作仍在继续

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 A项前者是陈独秀“右倾”错误所致;B、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

 

分析:两题都考察统一战线的内容,五月卷考察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安徽卷考察的是第二次国共合作。

3.察举制

安徽卷第13题: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举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解析:“推举六名孝廉”可知是汉朝的察举制,“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了其的一些弊端,为此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8五月卷材料题第36题第(1)问:联系材料一、二,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二者有何不同,及对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12分)

答案:不同:察举制:内容上以品德为主(或孝廉为主);方式上自下而上推进人才结合考察、考核等综合性因素(4分).科举制:内容上以才学为主;方式上考试为主(4分)

影响:汉代:倡导社会讲究伦理道德,但是也后来走向了片面化、极端化(2分)唐代:强化了社会上读书的风气,但也增强了读书的功利性(2分)

 

分析:两题都考察古代中国的人才选拨制度—察举制,考察的具体内容是一致的,即察举制的弊端。

 

4.马歇尔计划(战后欧美经济和国际关系)

安徽卷材料题第37题第(2)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12分)第(3)问: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12分)

答案:(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马歇尔计划。(3)方式:英国—殖民扩张;美国—确定经济体系、经济援助

启示:围绕确立经济地位的方式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10五月卷第21题: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一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图二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马歇尔计划主要目的是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导致了东、西欧对立的加剧

    C.马歇尔计划的推行促使了社会主义阵营矛盾的加剧

    D.马歇尔计划的实行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漫画信息分析和理解,A、D两项强调对整个欧洲,扩大了范围;C 项不符合事实。故选B项。

 

分析:两题都直接考察了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都涉及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5.陈独秀思想

 

安徽卷材料题第36题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12分)第(2)问: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14分)

答案:(1)顾炎武:社会问题—文风浮夸;主张—文章事业很重要,文章应该有益于世或经世致用。魏源:社会问题—中国缺少学习精神;主张—向西方学习。陈独秀:社会问题—不讨论时政;主张—关注政治。(2)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38五月卷材料题第37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概述陈独秀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14分)

答案:1认识:中国有重“实际”的传统;自周汉以来中国文化日益脱离现实,导致国力逐渐衰退(4分);西方重视“实利”和科学精神,推动了欧洲政治、经济、思想的进步(4分)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学的影响;对救国救民道路的反思(或向西方学习的深入)等。(6分)

 

分析:关于陈独秀的思想都出现在材料题当中,我校命制的五月卷侧重于陈独秀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安徽卷侧重于陈独秀对当时中国现状的认识。两卷在思想产生原因的答案设置上具有相似性,即西学的影响,对救国救民道路的反思等。

 

    这两份由我校帅朝晖、毕茂荣老师命制并审题的2015届高三年级四、五月卷文综历史试题与高考试题有着较高的吻合度,尤其是五月卷当中的关于“察举制”和“陈独秀思想”的知识点。这种相似度及其与高考试题的贴近度绝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我校命题中心的老师们长期研究、努力积累的结果。铜陵一中作为省级示范高中,在安徽省内具有较广的知名度和较强的影响力,这两份试卷也得到很多兄弟院校的认可与好评。与高考试卷的高度吻合是建立在命题教师多年丰富教育教学及科研实践的基础之上,是对高考改革动态及方向的精准把握和敏锐洞察。研究试题并反思教学,命题定会助力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