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园地 >> 教学动态
钻研高考 潜心命题(政治)
【文章来源:JWC】 【发布人:tlyzjw】 【发布时间:2015-07-14 09:58:03】 【点击率:8904】

——2015年铜陵一中考试中心高三四、五月政治卷与高考安徽卷试题比较

 

2015 年是安徽高考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今年的文综政治试卷呈现出向全国卷靠拢以及简易平和的特色。政治题型稳定、难度适中、避免形式单一。主观题有图表题,客观题有漫画、计算题等。试题紧扣学科主干知识展开能力为主的考查。选择题题干清晰,主观题明确。

铜陵一中考试中心政治命题组教师经过多轮打磨命制的高考政治模拟试题四、五月卷与今年的高考文综政治试题有不少不谋而合之处,现将铜陵一中命制的2015届高三年级四、五月卷政治模拟试题与高考试题做一比较,以期促进今后命题工作的开展。

铜陵一中命制的四月卷与安徽高考卷知识点重合的有如下几处:

2015年高考政治卷

2015年铜陵一中四月政治高三模拟卷

1、宏观调控,就业

安徽卷:39.(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等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

我国GDP与三次产业变化情况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根据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阐明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8分)

解析:39.(1)政府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保持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政府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升级。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城镇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1、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这充分说明本届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和“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的决心。此举有利于:

①解决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和谐②完善就业促进政策,提高居民初次分配收入③发挥财政作用,优化资源配置④强化市场决定作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习近平指出,批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这是我们朝着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方向迈出的历史性一步,标志着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正式启动,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这给我国国内企业的启示是:

①必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②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③降低人力成本,减少与外企的贸易摩擦④增加政府投资,减少税收,简政放权释活力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解析:1、选B,本题旨在考查财政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②错在不应是初次分配,财政是再分配;④材料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而不是强化市场的决定作用。

2、选A,本题强调对企业的影响,①②符合题意,③减少与与外企的贸易摩擦表述不对,④是对政府的启示。

38、(28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深化改革,实现经济新常态,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话题二:深化改革  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为此政府应树立有权不可任性的思想:要简政放权,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要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水平;要取消、下放、委托一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以适应、促进经济新常态。

(2)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树立有权不可任性思想的经济意义。 (8分)

解析:(2)①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下放审批权有利于发挥市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②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市场发挥良性作用的前提条件,下放审批权充分调动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市场规则的完善,维护市场秩序;③有利于加强科学的国家宏观调控,推动经济领域去行政化,倡导诚实守信,建设法治经济;④有利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

分析:两者都考到了就业,宏观调控,经济发展

2.价格

1 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图1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3、2015年1月以来,在市场上某农产品产量没有变化,但市场价格整体呈弱势运行,致使许多生产者竞相抛售,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这种竞相抛售现象的是:

 

解析:3、选C,根据材料中的产量并没有变化,因此可以排除题肢BD,因为这两幅图中的供给都在变化;其次该农产品的价格呈弱势运行,其需求量会增加,但是主体是消费者,因此排除题肢A;C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分析:都设计到了价格对供求的影响。

 

3.公民权利

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意味着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④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法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4、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我国公民民主政治意识的增强,网络问政、网络监督也随之得到发展。

网民[城市主人]:向国务院反映某该市存在借调整停车费政策之机,进行乱收费现象。

国务院回复:将调查核实所收费用的合法性,一经查实,会责令督查有关部门立即整改。

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积极行使权利,监督政府工作              ②公民行使决策权,改进政府的工作

③增强公民意识,参与民主管理              ④切实加强行政内部监督体系的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4、选B ,②错在公民没有决策权,③不属于民主管理,不符合题意,②③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进行民主监督,同时国务院可以对下级政府进行监督,①④符合题意。

4、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我国公民民主政治意识的增强,网络问政、网络监督也随之得到发展。

网民[城市主人]:向国务院反映某该市存在借调整停车费政策之机,进行乱收费现象。

国务院回复:将调查核实所收费用的合法性,一经查实,会责令督查有关部门立即整改。

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积极行使权利,监督政府工作              ②公民行使决策权,改进政府的工作

③增强公民意识,参与民主管理              ④切实加强行政内部监督体系的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4、选B ,②错在公民没有决策权,③不属于民主管理,不符合题意,②③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进行民主监督,同时国务院可以对下级政府进行监督,①④符合题意。

分析:都涉及公民的权利

4.国际关系

 

6.签证是指一国主管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签注、盖印,表示准其出入本国国境。近年来,我国在签证便利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仅2014年就同24个国家签署了互免或者简化签证手续的协议。这一进展
①表明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离不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③是由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④说明国家合作以国家间共同利益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6、201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迎来“金婚”纪念日。在过去的50年间,中法关系历经温暖晴好,也难避风雨阴霾。在两国人民相互吸引、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历史情愫中,两国关系实现发展。这是因为: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亲疏冷热的决定因素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必将促进国家间友好往来

③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④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6、选A,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中法之间有着共同的国际利益,是中法合作的原因,中法之间友好合作,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故入选。②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和冲突,没有体现多极化的作用知识,故排除。

 

分析:涉及国际关系,特别是国家利益

5.矛盾

11.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风漂流”、“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监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C

 

38、(28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深化改革,实现经济新常态,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话题一:顶层设计  法治新中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1)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3)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4)政府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全会深刻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法治建设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1)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决定》内容的政治学依据。并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和推进法治新中国的发展。(20分)

解析:38、(1)第一问:①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这是坚持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的要求,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这是政府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的需要。④这是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需要。(每点3分)

第二问:①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法治建设既有成绩也有不足,两者是统一的。②两点论,就是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法治建设的成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的不足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既要看到成绩,又不能忽视其不足。③重点论,就是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在法治建设时要着重把握其成绩。④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法治新中国发展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每点2分)

 

分析:都考到了矛盾

 

6.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39. 材料二

实现经济稳中有进,要求政府弱化GDP考核机制,弱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盲目投资的冲动,着力解决收入、就业、社保、治安、环保等民生问题;要求政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要求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

(1)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对政府要求的理论依据,并从“正确认识社会”角度对材料二进行哲学思考。(20分)

解析:(2)理论依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履行管理和服务的稚嫩,应建设服务型政府,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政府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应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要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应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哲学思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面对稳中有进的新要求,必须转变发展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政府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保障经济平稳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39. ★感悟反思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各文艺领域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国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激发文化活力,推动文化生产力发展。

(3)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应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8分)

解析:(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应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发挥正确社会意识的引导作用。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满足人民精神文化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两大基本规律,满足人民精神文化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动文化创新。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满足人民精神文化应立足于人民群众实际,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每点2分)

 

分析:都考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015年高考政治卷

2015年铜陵一中五月政治高三模拟卷

1.公民权利

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意味着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④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法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4.2015年3月1日起《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将正式施行,根据规定网民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中注册使用的所有账号名称需遵守9条规矩,包括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规定;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不得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不得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内容等。如有违反,账号将被限期改正、暂停使用直至注销。该规定体现了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②遵守宪法与法律是公民根本行为准则

③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④公民应负责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4、B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公民。 

 

2.国家利益:

6.签证是指一国主管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签注、盖印,表示准其出入本国国境。近年来,我国在签证便利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仅2014年就同24个国家签署了互免或者简化签证手续的协议。这一进展
①表明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离不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③是由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④说明国家合作以国家间共同利益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6.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顺应了沿线各国“搭上中国经济快车”的愿望,是一项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

①充分体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②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说明共同的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④体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6、A②④表述是错误的。

 

分析:都考到了国家利益

3.文化的影响

8.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A

 

8.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抛,丝毫不觉羞愧,这就是“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反映了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无目的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需要创建的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8、C文化环境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不是决定;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无目的的。

 

分析:都考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4.价值:

9.人们在感怀乡愁的同时,把梦想留在他乡,把匆匆的背影留给故乡。这说明

A.梦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B.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行为选择

C.奉献他乡才能实现社会价值     D.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解析;D

 

10.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不仅是中国,世界许多国家都以设立纪念日的形式,提醒人们勿忘历史,警惕噩梦重演。纪念日的设立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价值观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④源于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对实践起推动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0、A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不符合题意 ④源于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对实践起推动作用该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源于实践基础上的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只有正确的认识起推动作用。

 

分析:都考到了价值

 

5.消费

 

38.(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现象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8分)

解析:38.(28分)

(1)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目盲从、理性消费。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38.(28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材料一:马克思曾经指出,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浪费。对一个国家来说,奢靡之风抬头,如同衰亡的种子破土,政权的倾覆与事业的衰败往往由此而始。从夏桀的穷奢极欲到古罗马帝国贵族们的奢侈无度,从满清“八旗子弟”的蜕变到前苏联“共产主义贵族们”的特权,历史深刻地昭示我们: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1)有人认为,时下国家提倡拉动消费,即使浪费一些,也是为经济建设做贡献。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哲学启示?(16分)

解析;

38、(1)第一问①该观点看到了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搞得好,推动生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2分)② 该观点是片面的,因为拉动消费不是要求浪费,浪费既违背正确消费原则也与我国的国情不相符。 (2分) ③作为消费者应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原则,坚持科学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4分)   

 

第二问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③坚持对立统一观点,防止矛盾的转化    ④要善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并解决矛盾。(每点2分)

 

分析:都考到了消费

 

    这两份由铜陵一中考试中心政治命题组老师命制并审题的2015届高三年级四、五月卷文综政治试题与高考试题有着较高的吻合度,尤其是宏观调控,消费,价值,社会存在这些知识点。这种相似度及其与高考试题的贴近度绝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铜陵一中考试中心的老师们长期研究、努力积累的结果。铜陵一中作为省级示范高中,在安徽省内具有较广的知名度和较强的影响力,这两份试卷也得到很多兄弟院校的认可与好评。与高考试卷的高度吻合是建立在命题教师多年丰富教育教学及科研实践的基础之上,是对高考改革动态及方向的精准把握和敏锐洞察。研究试题并反思教学,命题定会助力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