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照哦”、“对光”、“还不够”……共同举杯,欢声笑语中忙碌的银川之旅画上了句号。最后一个晚上的狂欢,是庆贺我们的丰收,更是为了铭记这珍贵而深厚的友谊。
来之前满心期盼着旅游般的夏令营,然而真正到达时,不得不感叹自己实在是太过天真。和去年学姐们的大连之旅不同,今年我们住在学校宿舍中。每天匆匆地结束一天的比赛,急吼吼地扑向宿舍,洗漱洗衣完毕后立刻爬上床铺抽出纸笔,写写画画,手边还有手机不时滴滴嘟嘟地响着,传来老师和同伴的建议。当天的任务完成后往往已是午夜,西北的皎月映着戈壁闪着冷伶伶的银辉,窗外的白杨在风中沙沙作响(不止一次地被我们误听为雨声)。然而,more often than not,往往是瞌睡连连不得不放下纸笔,再定一个早起的闹钟。
印象最深(最辛苦)的是辩论的准备。风采决赛前抽取题目,我们组抽到的观点是females are better language learners than males,对手为辽宁代表队。辩论决赛前夜,靠着老师们与宿管阿姨的沟通,各个辩组的成员得以碰面。热烈讨论后( 基本上都变成了组内辩论)我们组基本确定主要论点与一辩三辩陈词的文章结构。10点钟被宿管阿姨各自赶回房间,再举起手机与老师沟通、和组员通气,我们的一辩张子豪同学勤奋地熬到三点坚持写完背完稿子,我则拖到第二天上午才写完稿子并背诵,二辩周欣怡在查阅相关资料揣测对方思路。第二天一早我们三人在食堂集合,讨论、修改、补充、敲定细节,辩论赛的前期准备基本结束。
虽然准备充分,在场上坐定面对对手时依然紧张万分。控制住颤抖的双手,捋直打结的舌头,定定神,上场后先拿笔默写出主要观点与关键词的提示。辩论开始,我方一辩的开篇陈词清晰简洁地陈述了女性在生理(包括大脑构造与记忆力对比)、心理(包括性格特点与学习习惯)两大方面学习语言的优势。free debate中与对方针锋相对,三个人谁有思路谁先上。记得对方有一个问题让我们都沉默了,然而两秒钟后一辩勇敢而不失牺牲精神地讲述作为一个男生学语言的痛苦,紧张的气氛中我依然不禁莞尔,余光看见老师们在台下笑赞不已。二辩明显用心准备过,在对方的攻势下见招拆招,我也回答了几个问题。双方三辩陈词时,我们作为正方的优势体现出来,因为我们在反方陈词后再阐述,便可以先对整场辩论的几个焦点先作简单总结并借此驳击反方三辩;大部分时间则用来背诵已经准备好的总结陈词。虽然很紧张导致效果不尽完美,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辛勤的努力换来了团体一等奖的荣誉。我们学校还有其他辩组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的荣誉。
辩论赛全部结束后,我找到外教询问我们辩组的不足与改进意见,加上评委老师对整场辩论赛的评价,还是很有收获的。首先是组内成员的分工要明确,一辩是全队的总领,开篇陈词一定要鲜明地提出本方论据的所有方面,绝对不能出现三辩总结时出现新的论点的现象。再是free debate的环节不能集中于双方互相质询,特别是正方先说话,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于阐述本方观点,而不只是通过犀利的问题使对方哑口无言,因为互相提问再竭力,很容易陷入双方混战的局面,于己于人都不好(这也是我们辩论的主要问题)。即使在某一个问题上得胜,也要懂得见好就收,立刻转向下一个话题继续阐述。最后是辩论思路清晰,辩词结构明朗。整个团队的论点最好是两到三个(我们是两大点四小点),但要保证自身论点无可辩驳。整场辩论要时刻围绕论点。一辩三辩的陈词应当是结构、观点一致,只不过三辩的陈词需要更全面详尽,并且多加一些事实数据等严格论证。其他的还有一些语言技巧的上的细节,比如,尽量避免I think之类的言辞,可以使用被动语态或非限定从等让自己的观点听起来像事实,也不至于因为过于绝对而产生漏洞。用Rebecca的话说,Grammar is a tool。当然,最重要最基础的还是平时语言功底的培养,不然有好的观点也无从表达。
在银川的几天里虽然不乏辛苦,但每一天都很开心。宿舍夜谈、聚会party、观光旅游(虽然景点实在不怎么样)自然兴趣盎然,但是哪怕是准备比赛时的忙碌,也因队友们的互相帮助而不显乏味。我们一个宿舍四个女生(我、陶雪韵、方瑞琪、赵子璇)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几乎每天结束一天的比赛回到宿舍后都手忙脚乱,然而当所有人都七手八脚地找东西、整理行李、洗晒衣物或准备第二天比赛时,其他三人一定都会帮助最in a mess的那个人。紧张忙碌中不时的一句玩笑,沮丧中贴心的安慰让看似无趣忙碌的比赛变得比旅游更加值得回味。还有整个团队的集体协作(用左老师的话说,relations in a family),例如赵子璇和陶雪韵的古筝合奏千番波折中(最终获得了风采一等奖),所有队员与老师倾尽全力(同时一举确立汪艺塍暖男的至高地位),克服九九八十一难。看到此情此景,我想到了凯莉日记中的一句话:this is the team I wanna go along with。演辩社永远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不仅如此,老师们的帮助也很让我们感动。空闲时照着我们列出的购物单跑超市,还额外买来水果挨个送进寝室(西北是多么的干燥);准备比赛时,挨个挨组指导,去不了寝室就煲电话粥,务必把主要方向理清,以便我们不会偏离方向;结束比赛后包车来回带我们嗨;贴心之至。
在银川的机场写完这篇文章,我才真正意识到这六天是真正结束了。有不舍,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满满的感动与温暖,以及收获的能力。从备稿演讲准备几天都万分艰难,到标准7分钟内准备然后立刻上台演讲,我们人人都是wonder maker。从互不熟悉的13人到团结一致的大家庭,我们完成了最佳的teamwork。这一行,让安徽铜陵一中的名声亮了起来,也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独特而暖心的回忆。We are friends. We are a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