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沉浸式体验铜文化探源,全方位了解家乡历史风貌,12月28日上午,铜陵一中考古社师生参加了铜陵市博物馆“师姑墩遗址考古成果展”。同学们热情高涨、精神饱满,纪律严整,处处彰显文明之风。
首先,同学们进入考古遗址成果陈列展厅依次参观,此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以考古发掘为线,带领我们回到三千多年前的冶铸盛景,铜陵先民们开山凿矿、筚路蓝缕、熔旧铸新,见证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以此感受古铜都“金道锡行 铜济天下”的辉煌篇章。展览展出师姑墩遗址考古所获的陶器、印纹硬陶器、原始瓷器、玉器、石器、铜器以及炉渣、炉壁等冶铜遗物等内容。这些精美的碎片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铜陵地区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料,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接着,同学们集体参加了由安徽省文物局指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铜陵市博物馆、铜陵市文物保护中心承办的“铜济天下—师姑墩遗址考古成果展”开展仪式。
最后,同学们在铜陵市博物馆学术报告厅聆听了主持铜陵师姑墩遗址发掘的考古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卫红的主题报告,报告以“从资源到技术——铜陵师姑墩的故事”为题,围绕着师姑墩遗址的发掘过程,概括该遗址主要发现及其特殊性,重点列举以铜为核心的原料、产品等多学科分析结果,并对师姑墩遗址发掘引出的与铜相关的学术问题提出诸多思考。同学们受益匪浅。
本次参观学习活动,使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家乡3600年前的历史文化魅力,提升了对考古工作的关注和对历史文化的探索热情,增强了文化自豪感和家乡荣誉感,激发了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供稿:历史教研组罗丹 审核:杨平 终审:丁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