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党团共建 献礼祖国 铜陵一中开展“体验白姜文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9月28日上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促进党团一体化协同发展,铜陵一中党建办、校团委组织青年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团员代表赴郊区大通镇开展“体验铜陵白姜文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以劳育德,在劳动教育中厚植家国情怀,用实际行动共贺祖国华诞。

image.png

在大院村白姜文化展厅,非遗讲解员向师生们介绍了铜陵白姜的有关知识,了解了铜陵世代姜农在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中总结出一整套“深挖起陇,切芽播种,搭棚遮荫,收获手拔,姜阁储种,炉火催芽”独特的白姜栽培技艺。

image.png

image.png

在新建村生姜田,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拔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听完讲解,师生们纷纷尝试着抓住姜禾,齐心协力使劲拔,累得满头大汗,每当一大块佛手般的生姜破土而出,大家如获至宝,兴奋地向同伴展示。

image.png

image.png

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师生们又将拔出的生姜清洗干净,清洗后的生姜散发着独有的清香,大家闻着姜香,体味着劳动的美。

image.png

image.png

    现场摆出腌制好的生姜让大家品尝,有酱香和糖醋两种手撕姜摆碟,这“乡味”流转在每个人舌尖、徘徊在每个人的心里。

image.png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师生们进一步了解了白姜的文化底蕴,感受了劳动实践的乐趣,让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种子深深种在了师生们的心田。此次党团共建活动,使党团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更加紧密,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党员教师和团员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

 

活动感想:

教师篇:

中共党员汪可炎:作为新进党员很荣幸参加此次实践活动,通过专家的白姜文化讲座、种植户的白姜采收指导、标准化的白姜加工生产参观和多种口味白姜产品的品尝,领略了铜陵白姜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铜陵白姜文化融入其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作出新贡献。

入党积极分子鲍茜: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我要立足自身工作岗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青年教师严格:家乡的沃土在这个秋意渐浓的丰收时节更显得亲切,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同亲手体验了白姜的采收制作过程。从田间挖姜,到修整姜块、清洗刮姜,汗水虽然浸湿了衣服,但白姜的香味却和劳动的喜悦一同充满心间。我深刻感受到了铜陵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农耕文化的厚重。正值国庆佳节之际,这样的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氛围,更让学生们学会了尊重自然、珍惜劳动成果和眼前的幸福生活。

学生篇

2023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05班朱晴雨: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白姜的独特文化内涵, 还体验了拔姜、洗姜、刮姜皮一系列繁琐的加工流程。

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接触生姜。在我的记忆中,家里一直有种植生姜,可以说我是在姜田里长大的。白姜的种植和天气息息相关。说来也巧,我的名字就与天气有关, 后来更是通过和初中气象科技兴趣小 组的组员一起研究“回南天”现象,发现了此现象与白姜之间的联系。正是因为白姜, 我才获得了“新时代好少年”的称号。

白姜对于我而言,是朋友,是家人,更是我的导师。它让我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后的自豪,也让我意识到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 “ 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我们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培养出坚韧的品质,经历成长的喜悦,体验到幸福的真谛 。

104班贾婕:生姜是铜陵八宝之一,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曾在宋、清、明时期被列为朝廷贡品,因姜嫩皮薄而闻名。

生姜虽然好吃,但是过程一点也不简单,拔姜得有耐心,不能急。刮生姜要从底部快速地往上刮,边刮边转动生姜,整个生姜的表皮便刮得干干净净。一道道,一步步,一路参观,一路的姜香沁人心脾。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快乐!去实践,去学习,学会珍惜,懂得尊重,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受益匪浅。

106班高楠楠:我们通过听讲解、观看纪录片对白姜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实践体验环节,有的负责拔姜,有的负责剪姜叶,然后给生姜清洗去皮,了解了它的加工。最重要的是,我们终于获得劳动成果了,甜滋滋的冰糖姜,迅速在口腔蔓延,充斥整个味蕾。

这是一程有意义的活动,我们作为共青团员,更应该以身作则,担任起文化的传承者,左社会的实践者。我相信在我们的带领下,白姜文化会源远流长。

107班何欣岑:铜都的九月,姜香满城。我们乘车来到白姜文化基地,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铜陵白姜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曾在宋明清时期被列为朝廷的“贡品”,然后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了生姜的生长周期,生产流程,工艺及其他知识。最令我向往的是实地体验,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如何去拔姜,同学们之间相互配合分工合作秩序井然。拔完后参加手工刮姜,体验如何掰姜,并仔细检查处理好后的白姜,并将残余的皮刮干净。这次活动让我多学会了一项技能还学到了许多有关生姜的知识。也近距离感受铜陵白姜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109班王明德:参观生姜生产车间‌是一次充满收获的体验,让我对生姜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有了直观的了解。在加工环节,生姜经过清洗、去皮等多道工序,最终制成各种产品。此外,生姜还可以制作成多种创意产品,如肥皂,牙膏等。拔生姜时,姜的秆子和叶子很像缩小版的竹子,这块姜田还真像一片微缩的竹林。剥生姜时,需要使用瓷片或铁片剥去生姜的皮,这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通过这个过程,不仅能学会如何处理食材,还能感受到烹饪的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了解了生姜的种植和加工技术,还感受到了农业现代化带来的便利和效益。

111班王品晰:在铜陵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白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我们。这次活动让我对家乡的白姜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通过实地参观、动手实践和与姜农的交流,我不仅了解了白姜的种植技巧,还感受到了传统农业的魅力。实践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也激发了我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更多的青年人会认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共同为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114班苏易澄:踏着兴奋的节拍,我同一行同学来到佘家大院了解白姜文化,沉弥在姜香中与白姜来了一次近距离接触。撸起袖子,套上手套,扛起铁锹,拎起篮筐,小步走到白姜的旁边,低身抚摸,再轻语几句,似是在与一位长者倾诉,又像是在逗乐一个小孩子。我们给它们搓洗身体,一个个白姜都露出了白嫩的小脸蛋,叫人愉快。为它们清理多余的皮时,眼角的汗珠与膝盖的疼痛一同被欢笑声赶走,这份喜悦沁在汗渍中。

爸爸之前也去到佘家大院宣讲,之后我们交流了许多关于白姜的文化知识与内心感受,而今天不再是言语的倾吐了,我亲身体验了劳累与喜悦。在白姜气息中迎接国庆,在白姜文化中感受成长,虽然有一份辛苦,但有十份值得。

117班黄静雯:活动中我了解到铜陵白姜的历史,生长周期,生产流程等。这让我认识到铜陵白姜作为铜陵特产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我们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了拔姜体验;走进车间参与手工刮姜,亲身体验到从白姜的收取到制作成成品的艰辛与乐趣;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农业文化的精细和精湛也让我更加懂得食物的来之不易。

张载曾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诚哉斯言,没有人不去劳动就可获得丰收,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

118班朱昱菡:在学校举办的"庆国庆、爱劳动、庆丰收"活动中,我们跟随着讲解员,切身体验了历久弥新的白姜文化,感受劳动的苦尽甘来和丰收的喜悦。拔姜、剪叶、刮皮、浸泡、腌制……记忆中的生姜都只是白莹莹胖乎乎地躺在玻璃罐里,浸着蜜似的晶莹剔透,殊不知也来自于农家人们的诚心夜寐。生姜不仅是姜农们世世代代"相命肆农耕,菽稷随时艺"的劳动结晶,更是我们家乡的一张靓丽的明信片。恰逢国庆,一代代中国人民的奋力拼博筑就了我们现在伟大的祖国,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更应以执着筑牢心中信念,以劳动收获丰收果实!

120班夏成浩:走进姜田,扑面而来的一股清香令我陶醉其中。我亲手挖起一颗颗洁白如玉的白姜,我感受到了大地的馈赠和农民的汗水。接着我们学习了白姜的加工技艺,从洗姜到刮姜等每一步都凝聚匠人的心血和智慧。这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白姜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深厚底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品尝白姜,精心制作的白姜口感脆嫩,味道醇厚,甜中有辣,让人回味无穷。

这次体验不仅让我对白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传统文化。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份宝贵的体验铭记于心,继续传承和弘扬铜陵白姜文化。



供稿 |章婷婷    审核|辛昌其    终审|方联胜







上一篇:学习企业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铜陵一中“党团一体化”主题教育暨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