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学生习作
千 年 一 叹
【文章来源:原创】 【发布人:tlyzzj02】 【发布时间:2015-11-19 10:11:48】 【点击率:8612】

千    年   一   叹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高二(6)班    王   累

 

   这是一个跨越千年的故事,这里有一条为之叹然的长河。

它从“玉器梁”写起,直至玉器的长河;

它从“穆斯林”写起,直至民族的信仰;

它从“博雅宅”写起,直至社会的风貌。

玉器、信仰、风俗......千丝万缕,萦绕我心。

 

玉,在我的记忆中是细腻温润的玉刻,是琤瑽清脆的玉佩,或是范蠡轻击的玉玦,子刚偷刻的玉壶......

我并不懂玉。但我想所谓懂玉之人,大抵不过识得玉器,而未必懂得“琢玉人”。

琢玉人——民间手艺人,他们目不识丁,大多数时候,琢玉只是他们谋生的手段。我也曾如此认为。

可是,当我看到世代琢玉的“玉器梁”,在玉中融入那样真挚的感情,我被打动了,更被震撼了!琢玉人,他们在水凳上日复一日地琢玉,将岁月磨成一杯香醇的茶。茶香悠远,世人赞叹;制茶之人,无人问津。他们将自己的年华融入玉中,将自己的技艺揉在玉中,将自己的心血倾入玉中。他们为玉而生,亦为玉而死。

玉的长河是代代相传的玉器,更是代代相传的技艺。玉的长河绵延千里,延续千年,这千年的长河,蜿蜒曲折,却奔流不息。它蕴含着精美绝伦的玉器,更蕴含了无数琢玉人一生的智慧。我叹讶。

 

“回回”、“穆斯林”、“清真”......这些熟悉又陌生的词,总会给我一种纯洁、神圣、肃穆的感觉。

韩子奇、韩新月、梁君壁......这些书中的主要人物皆是穆斯林。从他们每日的饮食、礼拜、习俗都可展现出他们对伊斯兰教的无比忠诚和极力崇拜。不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观念,还是“回回”民族的重大事件,书中都有具体描绘。

君壁开始反对生日西化到后来的接受;韩子奇很看好楚雁潮,却忍痛拒绝他;“回回”之间都尽可能的使用本族语言沟通......这些都是穆斯林为了本族利益和信仰所做的努力。韩天星婚礼之盛大,韩新月葬礼之肃穆,更是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共同信仰。

由“回回”到整个穆斯林世界,展现了“回回”民族千年来执著地追求信仰,和民族内部的强大凝聚力,俨然一部盛大的民族史诗。这条融入了穆斯林千年的智慧与执着的民族千年长河,必将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我誉叹。

 

“随珠和璧,明月清风。”这是博雅宅的楹联。博雅宅,一座古宅,经历了清朝、民国以及新中国的风雨洗礼。

它的第一任主人是一个清末秀才,一位“玉魔”老人家,爱玉如痴,博学雅致;第二任主人是一个民国军官,既不“博”,也不“雅”;第三任主人便是玉王“韩子奇”了,可谓继承了“玉魔”老人的遗风;第四任主人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困难户”,韩家只分得一席之地;文化大革命之后,北京市对博雅宅投入了很多关注,成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人的变化,恰恰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书中对博雅宅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垂华门等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态,更是展现了中国建筑的魅力。

博雅宅的日常生活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风貌,大到北京的春节习俗,小到日常早餐的选择,都展现了一幅北京人“爱生活,会生活”的生活状态。

博雅宅历经百年沧桑,反映千年间社会风貌,跨过三个时代——封建社会、军阀时代、新中国时代。这条跨越千年的文化长河,是中国进步的见证者,亦是社会风貌变迁的见证者,这条长河,曾经波涛汹涌,也曾风平浪静,但始终滚滚东流,奔流不息。我嘉叹。

   

千年一叹,为何而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铜陵一中

                                            高二(6)班

                                              王   累

 


铜陵一中 版权所有 | 皖ICP备05012976号-1 | 皖公网安备34070202000239号 | 地址: 铜陵市学院路601号 | 电话: 0562-2808369 |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