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学生习作
看王小波,看我的精神家园
【文章来源:原创】 【发布人:tlyzzj02】 【发布时间:2015-11-19 10:00:24】 【点击率:8354】

看王小波,看我的精神家园

206王菲

   暑假的时候看的是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然而最初对他的印象却全然不似现在这样的亲近、尊重又小心翼翼,我以前总认为他是那样一个说着“不管我本人有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的情话的温柔男人,不可致否,人的性格总是多面的,暑假中看见的王小波普通、平凡,可嘴角间有着犀利的獠牙,挂着讽刺又淳朴的微笑,说着真话,说着反话。他像一个永远不会疲倦的孩子,或用嘹亮的号哭让你烦躁,或用明亮到打着嗝的笑声提醒你他不会枯竭的活力。

他说:“我二十岁时看见这文章,顿时痛下决心,说这辈子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他年轻时候是那么轻狂地认为,一个年轻人,只要能够约束自己,不对这个社会有什么害处便是天地良心,可是,乡村里面的胡乱的旧风俗让他看不惯,喜欢乱贴大字报社会困扰着他,甚至连那些污浊城市空气的鱼鳞杂碎也会让他难以呼吸。他反对愚蠢,反对那些不讲科学自明是非加一句“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人吗”,所以,他又痛下决心:“我活在世上,无非想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他就这样写出来《我的精神家园》,浓重的个人色彩的散文或随笔,每一篇在啼笑皆非的看完后,都让人又转头陷入了对自己,对社会的反思中。

这个男人啊,是有些反骨的,就好像明朝时骨子中违世的李贽一样,我敬佩李贽在举世皆浊“三纲五常”里撕开一道“追求人性自由和突破封建礼敬”的口子的,王小波写出这样一本当时社会乃至当今社会所缺少的精神典范的《藏世》《焚书》,用批判的眼光,举重若轻的叙事方式,把人伦和逻辑说得和山水花草一样有趣的时候,李贽的经典没有过时,所以我相信王小波的思维方式也一样会世代相传。

我们的精神又何止不是王小波这样的批判,嘲讽的呢?从喜欢的宣传浩荡,剧情浮夸却依旧卖座的电影,从一路上对他人对别人一草一动的评头论足,指指点点,从对于居住环境毫不吝啬献出自己污染的一份力,至片面的“爱吃东坡肉,爱上苏东坡”的思想,无一不有,那些我们还不敢把摊在书桌上的语言,那些我们还不曾接触的世界,他都敢写,都看的见。

我们都需要一个,更多叫王小波,像王小波的叉着腰把人比作驴,比你比成肮脏胡同下的一片油渍的人,用痞子的语言骂你骂得清醒,笑你笑得嘲讽,他说自己俗不可奈,他讲自己浅薄无知,切断你所有为自己辨驳的余地。他至少告诉了我:“一个在别人认识的家中、学校,单位,应该被当成一个人看,在别人不认识的地方,也应当成人,这才是尊严”。

这样一个男人在黑夜里面说着流里流气的语言,说着人性处境的尴尬,却这么让人离不开眼睛。读王小波,就这样看见我的精神家园。

  

 

 

 

 

 

 

 

 


铜陵一中 版权所有 | 皖ICP备05012976号-1 | 皖公网安备34070202000239号 | 地址: 铜陵市学院路601号 | 电话: 0562-2808369 |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